×
回上頁
Facebook分享
Line分享

彭佳嶼

海疆屏障_彭佳嶼
臺灣是典型島嶼國家,與海洋依存甚深,在舉世各國擴大海洋資源開發,廣拓海域管轄空間的潮流下,強化「海域執法」,推動「海洋事務」,落實「海事服務」,是海巡署戮力達成的政策目標。鑒於資源保育需求,內政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把彭佳嶼、棉花嶼及花瓶嶼(北方三島)附近海域劃為「海洋國家公園」。彭佳嶼是中華民國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員駐在的島嶼,彭佳嶼仍然是「軍事管制區」,目前尚未開放觀光,故一般民眾無法窺其堂奧。
彭佳嶼最早有人居住歷史可追朔至民國前63年(1859年、咸豐9年)因漳泉械鬥,基隆彭姓二十餘戶漁民擔心受波及,遷居於此而得名「彭家嶼」,此後成為基隆沿海漁民捕漁重要的驛站;台灣日治時期普遍將彭佳嶼稱為「??????」(Agincourt)。此後海軍陸戰隊、海軍近程雷達站及氣象臺相繼成立,於本署成立及國防部精進案後逐將海防任務移交本署,基隆市政府亦將彭佳嶼納入基隆市中正區管轄。

壹、最北彭佳

一、地理特性:
(一)地理位置:距基隆港約56公里(33浬),航程約2.5小時。距離釣魚台約140公里(82浬)的東海上。與鄰近之花瓶嶼(14.3浬)、棉花嶼(8.7浬)合稱「北方三島」,為東南亞航線必經之航道,早年為航海家最重要的航標,並與釣魚台互為犄角,扼控東海大陸棚,亦為我國漁民傳統作業漁場。
(二)座標:25°37′46〃N 122°04′17〃E
(三)面積:1.14平方公里(0.44平方英里)
(四)海岸線:4.3公里(2.7英里)
(五)最高點海拔:168米(551英尺)
二、地質地形:
(一)彭佳嶼、花瓶嶼與棉花嶼合稱北方三島,同時也是三島中面積最大、地勢較平坦的島嶼。
(二)彭佳嶼為海底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島嶼,因為強烈的海蝕作用,目前僅剩西半部。
(三)島上東、南、北三側海岸都是斷崖,有許多海蝕凹壁與海蝕洞,西側傾斜稍緩。
(四)地勢東高西低,燈塔的位置在島的中央偏東,是火山口附近的高點,燈塔辦公室與房舍就建在火山口上。
三、氣候:

(一)冬天島上東北季風強勁,陣風達11級風,颱風時島上風力最高紀錄每秒80公尺,超過17級風。

(二)季節變化時,為過境候鳥中繼站,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信天翁、雲雀在島上休生養息,5月離開。

(三)每年6至9月受西南風及颱風季節影響湧浪大,碼頭運補較危險(因位處西南岸)、11至2月東北季風強。

(四)夏季最高溫約攝氏35度,冬季最低溫約攝氏10度。

四、生態資源:
(一)彭佳嶼為北方三島中面積最大,且地勢較為平坦的島嶼,生態相對較為豐富。在植被部分,島頂平緩坡上以草本植物八丈芒、白茅為主,另外散生朝鮮紫珠(圖一、圖二)、雀榕、小葉桑等零星灌叢,惟受強風影響,叢狀多呈低伏狀,另可發現白水木(圖三、圖四) 、大花咸豐草等外來植物。海崖岩壁上的植被較常見者有脈耳草、石蓯蓉、蘄艾、冬葵子、細葉假黃鵪菜、石板菜、彭家嶼漂拂草等。

圖一 朝鮮紫珠 圖二 朝鮮紫珠
圖三 白水木 圖四 白水木
(二)鐵炮百合:
每年四至五月間是島上的鐵炮百合(圖五、圖六)的花季,有時成片開放熱鬧繽紛,為孤島增添幾許美
景。鐵炮百合的野外族群只分布在北部、東部及離島。
圖五 鐵炮百合 圖六 鐵炮百合
(三)海芙蓉:
島上另一種特別的植物是俗稱「海芙蓉」(圖七、圖八)的蘄艾,屬於藍雪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歡生
長在海岸線邊緣的岩石上,是一種稀有的名貴藥材,用來治療氣喘、肺結核、高血壓及背脊痠痛。

圖七 海芙蓉 圖八 海芙蓉

(四)鳥類
早期文獻(伊能嘉矩『彭佳嶼調查報告書』)記載,彭佳嶼有信天翁的棲息地,可能因為燈塔的興建與人為干擾,目前未發現信天翁行蹤。

貳、彭佳風情

一、交通方式:
(一)島上生活物資、油料與器材均仰賴船隻進行運補。
(二)海巡署與氣象站則由運補船 日陽一號(圖九) 定期運補,運補時須靠小艇接駁人員和物資,有時
風浪太大,被迫折返,所以島上物資都需有額外的貯備;除利用運補船外,有時也會使用直升機進
行運補。
二、住居生活:
(一)人口:
1. 過去島上有數戶居民居住,但目前僅有燈塔、氣象站作業人員及海巡署人員,為北方三島中唯一
有人居住的島嶼,平均不到20人。而氣象站和燈塔的作業人員,在島上工作短則數年、長則十
餘年。
2.現由本署第二岸巡總隊彭佳嶼機動巡邏站駐守(圖十)
(二)水源:
彭佳嶼飲用水仍靠台灣本島運補,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頂及集水坪,
水管和雨水溝導引到儲水槽。儲水槽共有兩個,第一個先將雜質沉澱後,較乾淨的水再流到第二
個儲水槽供水。彭佳嶼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與颱風時雨水稍多,雖然總體雨量不多,但仍
足夠人員使用,用水不虞匱乏。

圖九 日陽一號 圖八 彭佳嶼機動巡邏站

(三)對外通訊
島上沒有固定電話網路,但有中華電信行動電話基地台(2G網路)及衛星電話,與本島通聯。
(四)電力設施:
島上發電設施計有60KW發電機4台,每日08時至20時使用60KW發電機交換使用,每日柴油使
用量約240公升,日間節約能源實施限電。
三、心靈信仰
(一)觀音巖(洞) (圖十一)
1.顧名思義主祀為觀音佛祖,觀音巖亦有人稱之為「觀音洞」,內部的神龕中可以看見端座中央的千手觀音,以及兩旁的大小神尊,根據神龕上方的石碑可以得知現今規模,於西元1989年5月所修建的。
2.觀音巖雖然位於海蝕洞中,偶有民眾申請登島及本署駐守人員定時祭拜,整體環境相當乾淨,門口也有天公爐、石獅及金亭的設施。由於天公爐也有約二十年的歷史了,可能因為長久海風吹拂的因素,龍邊的爐耳已經掉落;另觀音巖及福興宮的天公爐造型一模一樣,上面刻有「彭佳嶼觀音巖/福興宮」的字樣。
(二)彭佳嶼福興宮(圖十二)
1.彭佳嶼福興宮現今的這座水泥廟宇建築,經查是重建於西元1994年(甲戌年),根據廟內的「福德宮重建喜獻芳名」可以看得出來,主要的捐獻經費是來自於和平島的多座廟宇,包含了和平島社隆堂、和平島天顯宮及和平島社尾福德宮等,而除了時任基隆市長林水木外,其餘捐獻的人士都是基隆地區在地漁民及漁船,另和平島重要人士、歷屆里長等,也都「榜上有名」,在這裡留下了歷史的紀錄。
2.廟內神龕主祀掛滿金牌的福德正神及和平島池王宮池府千歲,另外則配祀水官大帝、伍顯靈官大帝及虎爺,廟內中間高懸的「護國佑民」匾額,則是基隆天顯宮前主委吳龍雄先生所贈,廟內神尊眾多,都有年代久遠的感覺,而位在廟門口的玉旨牌,因長年海風吹拂字體也脫落了。

圖十一 觀音巖 圖十二 彭佳嶼福興宮

四、景點歷史介紹
(一)中央氣象局彭佳嶼氣象站(圖十三)
1.彭佳嶼氣象站由日人創立於明治42年(1909年),當時命名為彭佳嶼燈台(燈塔)測候所,其氣象觀測業務由燈塔職員兼任。
2.昭和11年(1936年)日人為發展航空事業,協助內台航線(指日本內地與台灣)之航空安全,在彭佳嶼設立一高空氣球觀測站,於是台灣總督府中央氣象台彭佳嶼測候所乃誕生。
3.氣象站廳舍係於昭和10年(1935年)建造,為一棟石砌牆壁粉抹水泥之平頂屋,但由於物資不濟,保養艱難,以致年久失修,破爛不堪,乃於民國71年大修,遂成為目前辦公廳模樣。
4.島上氣象站位於氣象局觀測點的最北端,可說是監測由北往南移動之天氣系統的先鋒,最能真實觀測天氣系統的強弱,往往三到四小時之後類似的天氣變化情況就可能發生在台北,進而對本島天氣的變化程度掌握迅速、確實的預警功效,所以該站對氣象要素的先期感知,對即時天氣預報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讓人口密集的本島居民能早先一步防範。
(二)財政部基隆關稅局彭佳嶼燈塔(圖十四、圖十五)
1.彭佳嶼燈塔建於日據時期,自西元1906年開始建造,原本預定於西元1908年完成,建造期間,為搬運材料船隻便於航行起見,曾於西元1907年於碼頭先設十呎高木柱紅色定光臨時燈桿一座。
2.西元1908年底,燈塔建築本體工程大致完工,但主燈燈籠及燈器卻因製造廠製作緩慢、交貨遲延,尚未能裝置,此外彭佳嶼附近海域,每屆冬季季風盛行期間,風浪洶湧,材料搬運困難萬分,建塔工程曾一度停工,因此工程也無法按照原定進度進行。
3.西元1909年五月上旬,燈籠燈器運到島上,並開始裝設,至七月底終於完工,於9月20日正式啟用發光,原設臨時燈桿於同日拆除。
4.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彭佳嶼燈塔目標顯著,屢遭盟軍轟炸,西元1945年1月9日,首次被轟炸時,燈具就已受損中止發光,同年1月11日、5月15日、5月16日又遭三次轟炸,燈塔及房舍嚴重毀損,目前塔頂及透鏡多還遺留當時遭盟軍飛機掃射的痕跡。
5.台灣光復,燈塔由海關接收後,先於西元1946年6月19日將燈塔修復,並於西元1948西元1949年間改建辦公室及宿舍,將原有破損木頂房屋拆除,改建成現在的磚牆水泥平頂房屋,改善看守人員居住環境。
6.該棟建築為臺灣地區第三高的燈塔,在西元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被票選為第12名,由於彭佳嶼目前仍為軍事管制區,所以無法隨意前往參觀。
(三) 彭佳嶼「海疆屏障」碑石(圖十六、圖十七、圖十八)
1.民國94年8月10日,總統陳水扁先生前往彭佳嶼為「海疆屏障」碑石主持揭碑儀式,並發表談話,宣示中華民國對於釣魚臺列嶼的主權。
2.陳水扁總統成為首位登上彭佳嶼的中華民國總統。
3.民國101年9月7日,總統馬英九先生為了宣示中華民國對釣魚臺列嶼的主權(東海和平倡議),馬英九總統一行登上彭佳嶼,除宣慰島上官兵,並與駐紮於東沙及南沙的海巡署部隊指揮官視訊連線。
圖十三 彭佳嶼氣象站 圖十四 彭佳嶼燈塔
圖十五 彭佳嶼燈塔 圖十六 海疆屏障碑石
圖十七 陳水扁總統主持揭碑儀式 圖十八 馬英九總統蒞臨彭佳嶼
五、參考網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更新日期:105/01/07
    回頁首
    回上頁
    lp.xsl:,cp.xsl:NodeNoPoCpRwd
    關閉頁腳選單 Close Fat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