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季刊第107期

項目 新 舊 說明 CPR 品質的生理 學監測 在可以監測及優 化 CPR 品質的情 況下,善用動脈 血壓或 ETCO2 等生理學參數是 合理的做法。 雖然沒有臨床研究 證明在 CPR 時設定 生理參數的滴定復 甦方式是否能改善 復原情況,但在可 以監測及優化 CPR 品質、引導血管升 壓劑治療以及觀察 是否出現 ROSC 的 情況下,善用生理 學參數(量化波形 二氧化碳濃度監測 值、動脈舒張壓、 動脈血壓監測值及 中央靜脈血氧飽和 度)是合理的做 法。 雖然使用動脈血壓和 ETCO2 之類的生 理學監測參數來監測 CPR 品質是已既定 的概念,最新資料支持此概念納入急救 準則。 AHA 的 GetWi thTheGuidel ines®- Resusci tat ion 登錄計畫資料顯示,透過 ETCO2 或舒張壓來監測 CPR 品質,可提高 ROSC 的機率。此類監測分別取決於是否有 氣管內管( ETT )或動脈導管。胸部按壓的 目標設定為 ETCO2 值至少達到 10mmHg , 理想情況是達到 20mmHg 或更高,才能充 分顯示 CPR 的品質。理想目標值仍不明 確。 雙重連續性去顫 電擊的有效性仍 未得到證實 雙重連續性去顫 電擊對頑固性可 電擊心律的有效 性仍不明確。 雙重連續性去顫電擊是使用 2 部去顫器幾乎 同步地施行電擊。雖然某些個案報告顯示 預後良好,但 2020 年的一項 ILCOR 系統性 回顧並未發現任何可證實雙重連續性去顫 電擊有效性的證據,同時建議勿例行地使 用。既有的研究有多種形式的偏差,而觀 察性研究並未顯示預後有所改善。最近的 一項前導性 RCT 顯示,調整電極片位置來 改變去顫電流的方向,其效果可能與雙重 連續性去顫電擊相同,同時還可避免因電 擊能量增加,而傷害病人及損壞去顫器的 風險。就現有證據而言,仍無法得知雙重 連續性去顫電擊是否有益。 參、急救相關整理 一、心肺復甦流程 「叫叫 CABD 」是完整版的流程,方便受 過訓練的人及專業人士的記憶口訣,而「叫叫 壓電」則是讓未受過訓練的民眾所適用。美國 心臟協會解釋,你可以屏住呼吸 1-2 分鐘而沒 有腦損傷,心臟驟停的病人可以 1-2 分鐘不呼 吸,患者真正需要的是血液再次流動,任何血 流延遲都會降低存活率,即使是氧氣量較少的 血液,亦是心肺復甦的關鍵。如果施救者沒有 接受過心肺復甦的培訓或是對「口對口」人工 呼吸有疑義者,那麼就實施每分鐘不間斷的胸 部按壓 100-120 次,直到護理人員到達,可不 需要嘗試人工呼吸。 74 CGA Discussion Cloud CGA 季刊 交流雲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