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季刊第108期

「空中攝影技術」。在當時,其使用此項技 巧,無疑是極為創新的作法,而所取得之照片 亦在國際攝影展及航空展中展出,引發一股熱 烈議論風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隨後戰役 中,亦被廣泛應用於空中偵查的軍事任務工 作,因此世人普遍認為該次嘗試應為無人機發 展的起源。惟時至今日,無人機早已與人類生 活緊密相互結合 3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軍用飛機首次出現 於戰場上,起初用以運輸人員的飛機,後來更 投入戰鬥行列,惟其主要用途仍侷限於運輸與 偵查等輔助性任務。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各國積極減少軍備消耗,並且減緩國防工業支 出,然而由於民用航空的需求,卻帶動其應用 理論及技術的高速發展,亦奠定爾後軍用航空 產業的快速演進。美國與德國的科學家們皆嘗 試以飛機攜帶炸藥,用以針對特定目標進行攻 擊;或是在最終階段,進行跳傘投放的攻擊模 式,皆為無人機於戰場上的初始應用技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無人機衍生出多 種戰場上的應用方向,諸如: 1. 將已退役飛 機,改裝成特殊研究用途或是靶機( Drone Aircraft ); 2. 利用專門設計的小型無人飛機, 執行偵查戰場( Battle Field Surveillance ) 或試驗的任務; 3. 使用小型無人機,藉以取 代大型飛機的任務。隨著無線控制( Radio Control )與電子技術的科技發展,無人機逐 漸在偵查任務上,展露出色鋒芒。 在二十世紀後期,無人機發展方面,世界 各國軍方皆展現更為積極興趣,亦投入更多的 經費資源,大幅開發及應用於戰場上,從情報 的蒐集、偵查、跟蹤,至作為誘餌,壓制敵方 防空系統,最終甚至為裝備武器,進行武裝攻 擊行動 4 。這些用途發展來看,無人機的開發 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其所擁有的發展潛 力亦成就無人機成為現代航空科技發展的核心 地位。在可見將來,無人機的發展方向概略可 分為三項,即為: 1. 由小範圍低空任務,邁向 大範圍高空任務; 2. 被動情報蒐集發展為主動 出擊偵查,並且直接武力打擊; 3. 從打擊地面 目標移轉為制空戰鬥型態。 現今常用無人機型概分有「定翼型」 ( F i x ed Wi ng )及「旋翼型」( Ro t a r y Wing )等兩大類,其中 1. 「定翼型」飛行器 即以常見飛機為代表,機身兩側有一對固定機 翼,當提供飛機動力後,則可依靠機翼,產生 揚升浮力飛行,飛行方向則由靠水平翼及垂 直艉翼( Tail Wing )以控制之,請參看圖一 所示; 2. 「旋翼型」飛行器常見代表為直升機 ( Helicopter ),機身上具有至少一組主旋翼 及艉翼,主旋翼主要提供動力,並藉由其攻角 與轉速的快慢,以決定升降及轉向,請參看圖 二所示。至於現今「旋翼型」飛行器已從單旋 翼( Single Wing )發展至四旋翼、六旋翼或 八旋翼等多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請參看圖三 所示。 3. 吳東明、蘇漢霖及許智傑,海域巡防尖端科技:無人操控航空載具 - 在亞太地區的蓬勃發展,第 32 期,海巡雙月 刊,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中華民國 97 年 4 月,頁 21 至 28 。 4. 傅盛杰、張文俊,海灣戰爭促使誘餌飛行器的發展,國際航空期刊,中華民國 97 年 11 月。 46 CGA CGA Discussion Cloud CGA 季刊 交 流 雲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