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季刊第108期

伍、結語與心得 臺灣海岸崎嶇複雜,建立全方位無死角 的安全網著實有其難度,若能透過無人機的機 動性,搭配岸際雷達系統及人力巡邏,執行監 控蒐證不法情事等作業,能有效提升海域及岸 際的執法能量,而即時影像亦能迅速回報現場 狀況,指揮者能接收正確且完整之訊息,擬定 勤務對策,第一時間下達決策指令。對於現今 海巡署的日常例行性勤務而言,無人飛行載 具可協助提升執勤效益,即為: 1. 提升海域執 法能量; 2. 降低勤務人員的執勤風險; 3. 改善 區域目標搜尋及救生救難的成功率; 4. 精進違 法漁業事件與非法犯罪的取締績效; 5. 擴大海 (岸)域油汙染事件的偵查監控及應處能力。 執行海難搜救任務首重時效,雖巡防艦船 艇具有高續航力及強耐浪性等優勢,卻仍存在 移動速度緩慢及視線不足等缺陷。無人機具備 快速巡航、制高觀測,及寬廣視野等優點,諸 如海巡署配置無人飛行載具裝備,即可機動、 迅速抵達現場,搭配艦船艇搜尋勤務,迅速完 成規劃搜索區域搜尋,並且提供三度空間搜尋 能量,擴大海域搜索範圍,定能大幅提高失事 人船的尋獲成功率。 在接獲報案或例行巡邏時,無人機可克服 現場難以抵達因素,以及在天候海象蒲氏風力 6 級以下的執勤環境中,第一時間抵達現場, 進行偵查、蒐證及取締作業,並且透過空中錄 16. 吳東明及周泰祺,我國海巡空偵任務的實施構思 – 無人空中載具之運用,海上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中央警察 大學,中華民國 98 年 6 月,頁 298 至 305 。 影,提高蒐證能力及證據效力,有效發揮嚇阻 違規行為及取締不法效能。對於大規模海洋環 境汙染案件時,可調度無人機,執行空中監控 任務,提供即時油汙染程度、擴散速度及範 圍等監控資訊作為海巡署及權責機關人力、 物力派遣調度的重要參考依據,請參看圖七 所示 16 。 現今無人機已逐漸融入海巡勤務工作中, 亦已展現科技裝備的應用成效,惟在硬體設備 及勤務派遣等方面,尚屬起步階段,仍有若干 改善精進空間,諸如: 1. 增設機體的防撞及避 碰裝置:無人機起飛五分鐘後,便離開視線範 圍,僅靠即時回傳影像系統,進行操控,徒增 危險因素,倘若有鳥類或不明物體,進入航線 中,將造成碰撞,導致無人機受損; 2. 改良導 控站的圖資功能:加標 3 浬線、保育區、禁漁 區及禁止限制線等資訊; 3. 增設導控螢幕遮光 罩:將能提升執勤人員的導控螢幕資訊的接收 能力; 4. 提升即時影像訊號的傳輸穩定性:若 無人機操控訊號有中斷或延遲時,將無法即時 操作無人機,易生飛安危險,應增加影像訊號 的傳輸穩定性,降低操控人員的執勤壓力; 5. 改善電池安裝方式:建議以金屬固定較為安 全,避免發生飛行中意外脫落情形; 6. 提升機 體的抗風、防水能力及滯空飛行性能:現行 無人機設定抗風力為蒲氏風力 6 級以下,並且 海巡署「無人飛行載具勤務運用作業程序」規 定,亦為陣風達 6 級,或有降雨、落雷、龍捲 54 CGA CGA Discussion Cloud CGA 季刊 交 流 雲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