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季刊第109期
最近,我又看了一次電影「辛德勒的名 單」,心裡的感動和震撼是有增無減。試想, 如果有一天,自己同樣也身在極端的環境中, 假如有機會捨身救人脫離險境,我會選擇這樣 做嗎?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黨 領袖阿道夫.希特勒,以激進的手段迫害猶太 民族,其泯滅人性的行徑及種族主義的思想, 直至今日在歐洲「納粹標誌」依舊是個敏感議 題,可見歷史的傷痕在人民心中有多深刻。奧 斯卡.辛德勒是一位德國企業家,亦是納粹黨 員,因目睹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了不讓更多 的猶太人送到集中營,自願花錢賄賂軍官,保 護 1,100 多名猶太人生命安全。 辛德勒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無私的行為,我 想這與他信任的猶太會計,以及嗜血殘暴的納 粹軍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猶太會計私下招 攬身心障礙者的舉動,是辛德勒善的啟發,而 納粹軍官殘忍無道的惡,則撼動了他的惻隱之 心,讓以利為本的納粹商人,轉而幫助弱勢人 民,乃至於最後工廠員工向辛德勒表達了真誠 的感謝。對於猶太人來說辛德勒是他們的救命 恩人,而他所做的一切,僅只是善嗎?我認為 善只是人性的開端,或許在大環境的影響下, 他曾漠視過猶太人的遭遇,但最後以實際的行 動善舉善為,正視「人」生而平等,對不同種 族包容對待,使他不惜散盡家財也要救人, 我想這樣的行為不僅是「善」,更像是「大 義」。 戰爭無論輸贏,最終將會走向歷史的審 判。辛德勒背叛納粹黨,救了猶太人,以他的 身分來說是一條不歸路,在納粹戰敗後的晚 上,辛德勒道別前所得到的禮物是一封能幫助 他脫罪的萬人信及一枚戒指,但他卻哭著懊悔 自己無法救下更多的猶太人。電影的這幕,令 我震撼不已,也讓我明白,我終究是太年輕 了。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 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 失」。小時候,我以為好心就有好報;長大 後,覺得好心只會被「雷親」。從電影反思, 細想我真的是出自於好心嗎?我想,更像是想 得到好報,所以才做好事,而更加貼切吧! 歷史的傷痕是「開不起」的玩笑,在資訊 爆炸的年代,我們人手一機,隨時掌握最新社 會動態,而網路上無論是駭人聽聞、曲折離奇 的事,最後都變成了日常生活瑣碎的調味劑, 讓我們「道德」的味覺變得麻木,無法停下腳 步好好思考每件故事背後所蘊藏的「意義」。 就如我們知道歷史事件、知道戰爭的始末, 知道課本上的一串屠殺數字,卻沒有深入瞭解 整個事件代表的「意義」一樣。我們已經來到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所說的:「歷史給我們唯一 的教訓,就是我們無法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 訓」。回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或許在發 生的當下,痛苦使我們銘記在心,但隨著時間 的長河,人們又再次忘記當初的刻骨銘心,從 而踏上相同的道路。如果能選擇,我期許未來 的世界依舊是充滿美好、正義,即使在黑暗之 中,仍存在一抹希望的光芒。 (本文作者目前任職於東部分署第一二岸巡隊 花蓮商港安檢所) 77 季刊│ No.109 Sep. 2021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Ocean Affairs Council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