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計畫為海洋保育之工作規劃基礎,透 過累積公民科學資料,建立海洋生物資源資料 庫;如於海龜出沒較多的季節,針對特定地點 執行保育工作,這是海洋保育署執行海洋保育 工作之基礎,透過大數據資料協助海洋資源復 育,讓海洋資源能永續發展。 自民國108年起,我國政府為強化海洋保 育類野生動物保育工作,除透過法規頒定野 生動物保育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施行細則,製 作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等,建立完整海洋 保育野生動物救援系統。以海洋委員會海洋 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海龜救援機制為 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整合實際參與海 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機關、專家學者及團 體,成立「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 (Marine Animal Rescue Network, MARN) (如圖六),以健全相關機制,並由相關單 位追蹤管理與保存相關科學樣本,奠基於研 究(Research)、救援(Rescue)、復原 (Rehabilitation)及釋回(Release)的4R原 則,逐步建置救援處理機制標準作業程序。 時有新聞媒體報導有關海龜受困、擱淺、 受傷或死亡之新聞,當海巡人員接獲通報後, 立即啟動救援機制前往現場協處,並將救援之 海龜作詳細資料紀錄,建立統整完善數據及資 料,作為後續研究參考依據及各類保育類動物 救援案件處置標準作業流程。 海洋保育事務既眾多又廣泛,研擬政策、 法令時除直接著眼於主要議題並整合政府各部 門溝通外,更應從提升民眾認知行為做起,將 海洋基本知識納入國民義務教育中教學,讓國 人從小對海洋保育有一定程度的素養及概念, 與政府所推動之海洋保育政策能相輔相成,徹 底落實海洋保育工作。 近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防疫用品為國人 防疫標準隨身配件,各機關單位結合當地特色 設計相關產品,供民眾索取或購買。像是海龜 圖案口罩或隨身酒精噴瓶等防疫小物,除落實 ▲圖六 MARN 救援處理流程圖 44 CGA交流雲 季刊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