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季刊第117期

貳、海巡發展現況 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軍事現代化,建 立海上軍事力量,加強海上軍事力量的部署和 訓練,建立一系列海上封鎖策略,除加強海上 監控與管制,亦對於臺灣周遭海域,形成若干 灰色地帶威脅態勢。首先,中國利用軍事威 脅,於我國周邊海、空域,實施多架次軍機、 軍艦,或海警船等頻繁灰色行動,其藉遠洋長 航演訓之名,行擾臺之實。並且企圖以海、空 軍事行動,來片面改變兩岸現狀,嚴重破壞兩 岸雙方所建立的長期軍事共識外,更朝我國海 空域發射飛彈,引發國際社會關注。隨著中國 軍機、軍艦的侵擾行動,變得常態化,除企圖 長期消耗我國戰機、軍艦維保能量,漸趨繁重 的勤務及任務亦將耗損我國第一線海巡人員的 士氣。 不僅如此,在南海、東海等水域,中國 採取各種「灰色地帶」手段,藉以掌握區域內 特定資源的控制權,在東海運用海警船,入侵 釣魚台列嶼(DiaoYuDai Islands)海域;在 南海爭議海域中,抽砂填島、填海造陸,並且 在島上建立大量軍事基地及設施;在臺海亦不 例外,中國頻繁利用漁船及抽砂船等方式,入 侵我國管轄海域,不僅對我國國家安全造成影 響,過度捕撈及盜採砂石等行為更是嚴重破壞 我國周邊海域生態。面對中國不斷升高對我國 軍事威脅,臺海情勢正逐漸受到美國與日本等 印太國家(Indo-Pacific Countries)關注,為 與中國抗衡,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陸續在我 國周邊海域,進行聯合海事演習,藉以發揮嚇 阻效果。 然而自從蔡英文女士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以來,有別於過往停滯不前的臺美關係,多次 強調我國必須強化與美國合作關係,臺美關係 亦從此開始蓬勃發展迄今,更有多項具體進 展,如美國於2022年9月14日修訂《臺灣政策 法案》(Taiwan Policy Act),其內容詳情請 參表二所示。藉由多項法案通過,持續深化雙 方交流基礎,並且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鞏 固臺灣邦交國家、加強雙邊經貿夥伴關係等 等。儘管中國加大軍事威懾力度,不斷升高對 我國軍事威脅,企圖片面改變臺海局勢,並且 在我國周邊海域,頻繁運用「灰色地帶」策 略手段,雖然國際社會迄今,尚無具體有效 措施,反制該「灰色地帶衝突」(Gray Zone Conflict)態勢,但是美國與日本等印太國家 仍持續提升區域國家海上巡防執法能力,藉以 發揮嚇阻效果。 我國海域執法能力發展始於民國58年3 月1日,在臺北縣(現為新北市)淡水港成立 「臺灣省淡水水上警察巡邏隊」,自民國78 年底,成立「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 隊」,隨後為我國海域執法事權統一,具體發 揮海防執法效能,乃於民國89年,成立「行 政院海岸巡防署」。近年來,隨著海巡署任務 與工作漸趨多元複雜,《行政院組織法》增設 「海洋委員會」,民國104年海洋委員會組織 四法三讀通過後,於民國107年4月28日成立 「海洋委員會」,主要統合海洋事務與海洋政 策的規劃及落實推動。 海巡署為我國主要海巡機關,依據海岸巡 防法、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組織法及相關法令, 肩負維護臺灣地區海域及海岸秩序、資源保護 利用、確保國家安全、保障人民權益之職責。 自成立以來,均戮力執行海域治安、維護漁 權、救生救難、海洋事務及海洋保育等5大核 32 CGA交流雲 季刊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