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態環境轉換 全球暖化改變了氣候與環境因子,而這 些變化直接或間接改變生物的生存、生 長、數量與分佈,繼而改變生態系統組 成及功能,依「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7」內容所述,生物大多只會在特 定的氣候條件中生長,倘若溫度和降雨 稍微改變,可能會影響特定區域內物種 或生態系統之既有生物機制,9例如原 先於春季開花的植物,其花季會因氣候 改變而延至秋季,亦或部分動物會提前 結束冬眠或既定遷徙季節產生變化,故 生態環境轉換深深影響整個動、植物之 常規作息時間。 三、對人體健康之影響 氣候變遷影響人類身體機能運作,由於溫 室效應致使氣候多變且極不穩定,而極端氣候 亦變得更加劇烈且頻繁,臺灣天氣變幻無常, 其差異隨季節不同而有較大的起伏變化,且影 響人體健康甚鉅,尤以年邁長者或慢性病患 者,天氣適應能力變得較為微弱,易造成生病 或使既有疾病惡化,以下為氣候變遷影響健康 常見的疾病或危害: (一)呼吸道疾病 全球溫度升高使得海洋毒物容易揮發至 空氣、乾旱引起塵土較多、空氣中植物 花粉與種子數量增加,以及促使黴菌 及微生物加速生長等,這些變化使得人 類容易罹患過敏性鼻炎、氣喘及肺部相 關疾病。高溫環境容易使交通工具排出 之廢氣產生臭氧,而引發胸痛或鼻子及 喉嚨不適等情形,嚴重恐導致肺部纖 維化,另冬天大幅降低人體免疫系統功 能,容易感染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10 (二)心血管疾病 天氣轉換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機 率,天氣寒冷或炎熱時,會提高胸痛、 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及腦中風等心 血管疾病的症狀惡化機率。研究發現溫 度較低會增加血壓、血液黏稠度及心臟 負荷,提升血液內膽固醇及纖維白原 數值,造成高凝血狀態而引發血栓情 形,另溫度越高則會增加心肌梗塞發 生機率。11 (三)腎臟疾病 天氣越熱罹患腎臟結石機率則會越高, 天氣平均溫度越高或濕度越低,大量流 汗致使體內水分散發,使得腦部分泌抗 利尿激素而減少排尿量,進而提高尿液 內草酸鈣濃度,增加腎臟結石情形。研 究指出炎熱高溫環境會提升急性腎衰竭 或腎臟相關問題,主要原因為體內電解 質無法平衡,因此若氣溫升高或氣候炎 熱,須即時補充水分,避免引發腎臟相 關疾病。12 9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臺灣氣候變遷科學研究報告2017-衝擊與調適面 相》,(臺北,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18年4月,頁143。 10 賴昂廷、林益卿、楊鈺雯、吳美鳳,〈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內科學誌》,(臺北,臺灣內科醫學會),第 23卷,第5期,2012年10月,頁343。 11 同註10,頁344。 12 同註10,頁344。 42 CGA交流雲 季刊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