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季刊第117期

肆、 2020年至2022年臺灣船舶走私研析 一、疫情爆發初期案件數量明顯降低 為瞭解疫情期間走私案件趨勢,本研究 以疫情發生前三年與疫情間三年案件作為比 較,經查詢海巡署相關資料,疫情前於2017 至2019臺灣船舶走私毒品案件共計17案,平 均每年將近6案。惟在疫情期間,各國強化邊 境管制,以致2020年(3案)及2021年(4 案)查獲案件數均低於平均值,惟2022年各 國疫情逐步解封後,查獲案件即暴升至8案, 此現象與2021年聯合國毒品報告書第五冊所 述「疫情初期中斷的毒品走私活動,跨國毒品 走私活動將會展現其韌性,之後會有增加大量 的毒品走私」相符2。 二、疫情期間走私毒品種類變化 由查獲走私種類研析,疫情爆發前二年 (2020至2021年)僅查獲海洛因、安非他命 及愷他命三類毒品,其餘第四級毒品先驅原料 或卡西酮類毒品均未查獲,研判係因各國境內 封鎖和社交限制措施的實施,導致人們社交活 動減少,以致新精神活性物質用量大幅降低, 市場受到了影響,需求因而有所下降;而海洛 因、安非他命及愷他命等毒品因在臺灣地區使 用者族群較廣,市場較為穩定,故仍有走私需 求;隨著疫情逐漸開放解封,民眾於臺灣地區 旅遊及消費性需求激增,多用於娛樂性的第 三、四級毒品需求大增,進而在疫情後期,以 查獲三、四級毒品為主,該現象與2022聯合 國反毒報告書所述「在大流行期間,大多在娛 樂場所消費的毒品的使用減少,這可能是短暫 的,早期資料表明,這種使用行為可能已經反 彈」相符3。 三、疫情期間走私毒品方式變化 臺灣走私毒品管道均來自海空運,主要方 式以空運走私、旅客夾帶、郵包走私、貨櫃走 私夾帶、漁(商)船走私等為主,疫情期間受 邊境管制及貨運塞港等影響,旅客夾帶小量毒 品走私模式大幅減少,而轉向利用空、海運郵 寄包裹運輸(2021-2022均為300件以上), 然多次小量毒品運輸已無法滿足臺灣毒品市場 需求,導致利用漁船走私大量毒品成為最可行 之方式,從海巡署查獲案例便可證實,隨著疫 情趨緩出入境解封,時至本(2023)年1至5 月臺灣地區始陸續查獲旅客夾帶、貨櫃走私毒 品案件4,顯見走私模式已逐漸回復疫情前。 2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2021世界毒品報告第五冊(2021),2021年6月,頁24,https://www. unodc.org/unodc/en/data-and-analysis/wdr-2021_booklet-5.html 3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2022年世界毒品問題報告執行摘要(簡體中文),2022年6月29日,頁17, https://www.unodc.org/res/wdr2022/MS/World_Drug_Report_2022_Exsum_and_Policy_implications_ Chinese.pdf. 4 中央通訊社,第八波安居緝毒 3個月查扣6016公斤毒品,2023年6月13日,https://cna.com.tw/news/ asoc/202306130222.aspx,閱覽日期:2023年7月1日 54 CGA交流雲 季刊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