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臺灣西南海域依然為航道熱區 (一)西南海域 統計海巡署2020至2022年11月共查獲 15件船舶走私毒品案,於臺灣地區西南 海域查獲6件(40%)為大宗;另有3案 (20%)於南部地區港口(東港、後壁 湖)查獲,此路徑主要係毒品來源國為 東南亞國家所致。 (二)澎湖海域 另澎湖南方海域查獲3 起類案 (20%),顯示澎湖海域亦為毒品運輸 航道熱區,惟澎湖地區並無毒品市場, 研判係因澎湖地區與中國大陸地區相 近,且無人島眾多,走私集團先將毒品 放置無人島作為斷點,再由我籍漁船伺 機載運至臺灣地區各港口。 五、分工嚴密並設置斷點 從查獲案例分析,海上運毒因「數量 大」、「速度快」、「檢查少」等,已成為販 毒集團慣用走私途徑,以往多由臺籍漁船前往 公海擔任運毒母船角色,近年販毒集團為避免 遭司法警察機關追緝,開始利用外籍快(遊) 艇擔任運毒母船,並由臺籍中型漁船接駁後, 以密艙密窩夾帶進港、或駛返近海再分由小船 夾帶進港、或以快艇搶灘上岸。 六、海拋毒品增查緝難度 分析海巡署查獲海域走私毒品案例,近期 販毒集團常利用「死轉手」方式,企圖造成追 查斷鏈,手法係由運毒母船或中桶將裝有定位 浮標、浮球之毒品(多為飼料袋內裝約20包以 透明膠帶纏繞之真空茶葉包)放置海中(毒品 於水中僅露出浮標)隨即離開,再由快艇及膠 筏等小型船筏依發報位置前往打撈躲避查察; 因快艇及膠筏等小型船筏具有船身小、速度快 等優勢,近期亦常被販毒集團運用於毒品接駁 搶灘入境,另因船體狹小,毒品僅能擺放甲板 或駕駛艙,遇巡防艦船艇靠近時,可即時丟包 以避免遭查緝。 七、聯繫方式數位化 從查獲案例觀察,疫情期間毒品活動由於 供需市場因素,毒品走私仍有其必要性及市場 需求,所受影響遠低於詐欺等其他犯罪活動。 惟受到疫情及封城影響,加速數位化犯罪組織 之活動及聯繫方式,犯罪集團成員轉向線上和 虛擬世界進行購物和交易,並利用虛擬貨幣進 行毒品交易,加上犯罪集團利用暗網市場作為 毒品交易平臺,使得追蹤和打擊毒品走私變得 更加困難。 伍、結論 毒品犯罪除了有治安及法律層面的問題, 也是社會問題,因為毒品犯罪活動具有組織 嚴密、單線聯繫、多重阻絕、分工多盤、高隱 密性、手法多變、跨境越區等特性,且販毒活 動經常伴隨著槍械、色情、暴力及洗錢犯罪, 使得犯罪行為愈演愈烈,集團組織勢力日漸 龐大,時至今日毒品問題已成為嚴重的跨國 (區)性犯罪,也是全球性皆須面臨與設法解 決的共同難題,絕非單一國家或機關能獨力對 付。相關交易活動是地下經濟運行的一部分, 經由本研究發現通過採取下列措施,或許可以 有效降低毒品市場交易的幅度和頻率,進而監 控毒品走私活動: 55 季刊│No.117 Sep. 2023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Ocean Affairs Council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