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季刊第118期

(二)多船共用同一身分 106年作者於服務前海岸總局勤指中心 時,曾收到上級單位發來之EPIRB 406 船舶遇險信文,該遇難信文並不完整 (如圖3),依其經緯度所示,研判遇 難位置在澎湖臺灣灘海域一帶,但其 MMSI碼6並未出現正確9位數,由於距 離過遠,海巡艇單趟航程至少要5-6小 時,萬一是船員誤觸求救裝置或故意所 為(有可能為調虎離山),則執法成本 損失事小,造成執法空窗才嚴重。這份 信文所顯示的MMSI為123456(第4-9 碼),缺了國籍碼(1-3碼),然而前 面卻有CHN三個英文字,如果將CHN 視為CHINA的話,則CHINA的國籍碼 共有412、413、414三組,後經查證 外網船舶動態資訊網站後,確認使用 412123456、413123456、414123456 這三組MMSI之大陸籍船舶都在多艘以 上,而且每有一艘當前位置都不在臺灣 灘海域,因此這是一個多船共用同一身 分之典型案例。 三、隱蔽目的地 此一技倆之目的在讓外界無法掌握船舶 的下一停靠港或目的地,這跟商業利益有關, 例如船東將價格波動性較大之貨物(如石油或 天然氣等)囤積在貨輪上,而貨輪就在海上待 命,一旦某地區急需該項貨物時,便可快速前 往銷貨謀取暴利,所以必須隱蔽目的地。 四、操控GPS 此手法主要目的在製造不在場證明,船員 將GPS所提供的船舶位置(以經緯度方式表 述),誤差化之後(例如變更經緯度),再輸 入AIS透過無線電對外發射,讓他方收到後, 誤以為本船當前位置是在A處,但實際上卻在 B處。 五、 運用網路以駭客手法綁架或遠端操控 AIS 前述之傳統手法都須要人為方式在AIS主 機上操做,因此有侷限性且VHF無線電傳送區 域有限(約30-50公里),但隨著網路科技普 及應用,再加上AIS的開放式架構,其資訊在 6 MMSI(Marine Mobile Service Identity)稱為「水上移動業務識別碼」,為船旗國所核發之識別碼,其作用 猶如人之身分證,由9碼所組成,第1碼為洲際碼,例如4是亞洲,第2-3碼代表國家碼。 ▲圖三 上級交付之EPIRB 406船舶遇險信文 45 季刊│No.118 Dec. 2023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Ocean Affairs Council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