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季刊第119期

經過研究發現這頭藍鯨為未成年個體,頭 部及胸部多處骨骼受損,而其骨骼因尚未完全 硬骨化,導致後續修復作業極具挑戰。國立海 洋生物博物館採用全臺首見的三軸式龍骨裝架 法,以最不傷害骨骼的方式進行修復,該博物 館匯集國內、外專家意見,經過不斷比對、求 證,最終歷時三年終於完成藍鯨骨骼標本。現 在在博物館藏裡完整重現全長20公尺、擁有 63節椎體的藍鯨身軀,除了震撼人心的吊掛展 示外,也同時成為臺灣第一件藍鯨骨骼標本。 標本整體以模擬藍鯨下潛剎那間的優雅動作, 貌似悠游在屏東海生館大廳上方,彷彿讓藍鯨 重獲新生,延續其生命的價值,我在此呼籲大 家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踴躍前往參觀,一起感受 這頭藍鯨想對大家述說的生命故事。 ▲ ▼ 巨鯨之路展示圖,展覽主題為「發現擱淺時」 (引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公開照片) ▲藍鯨骨骼組裝中、藍鯨頭部元件展櫃(引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公開照片) 海洋委員會與海巡署近年戮力推行向海 致敬政策,以「開放、透明、服務、教育及責 任」為主軸,積極推行「淨海(清淨海洋)、 知海(知道海洋)、近海(親近海洋)、進海 (進入海洋)」等四大工作,鼓勵民眾親近大 海,共同守護海洋。透過藍鯨的故事我們能瞭 解到海洋的重要性,目前淨海政策已成功推行 海岸廢棄物清理機制,可有效減少海岸垃圾; 另針對海上廢棄物處理部分,也鼓勵漁民朋友 共同建立環保艦隊,協助清除海漂垃圾,同時 推行刺網類漁具應標示船編及建立流失通報機 制,希望能從根源減量、減緩海洋廢棄物產 生,進而確保海洋永續發展,減少海洋生物的 悲歌!臺灣四面環海,海是國人最好的朋友, 因此請大家共同善待它! (本文作者目前任職於東部分署第一三岸巡隊 香蘭安檢所) 6 季刊 蔚海焦點視界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Ocean Affairs Council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