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季刊第120期

8 IMO. (n.d.). AIS transponders-Regulations for carriage of AIS. Retrieved September 28, 2019, from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http://www.imo.org/en/OurWork/Safety/Navigation/Pages/AIS. aspx 之間的船舶每30秒發射一次)。2015年國際 海事組織(IMO)通過的Resolution A. 1106 (29)決議案,強制要求船舶於航行或錨泊期 間必須持續發射AIS資訊,只有在船長認有航 安顧慮或危害時才可關閉AIS (為Resolution A.917(22)決議案中之例外規定)。以上 規定讓AIS運用制度取得法律依據,部分國家 (如新加坡、以色列等)遂通過立法,要求進 入24浬海域之船舶均必須開啟AIS,以便有效 掌握船舶動態,然而非法份子也知道如何操控 AIS掩護其不法活動,所以海事安全人員應建 立「船舶發出的AIS資訊內容未必是真」的認 知。不法份子或有心人士可以透過輸入假數據 (例如錯誤船位)、置入空碼、全程關閉或間 歇式開啟AIS,讓外界收到錯誤AIS資訊而無 法監控本船動態,自2015年起這類事件便陸 續傳出,不過在愈來愈多的沿海國已強制要求 進入其海域之船舶開啟AIS後,關機模式已不 太管用,而開啟AIS以假身分或以冒用別船身 分發射假資訊,反倒有可能躲過岸際雷達之注 意,故發現可疑船舶之後,如何運用相關機制 進行身分辨識亦是挑戰之一。 參、歐盟之經驗 一、空中偵察之限制 歐盟成員在1991年以前,多仰賴飛機攜 帶側視雷達(Side-looking Airborne Radar, SLAR)同時監控海上船舶動態及海面油污, SLAR於啟動後其天線便會以特定傾斜角度發 出雷達脈波(Radar pulse, RP,如圖3),當 ▲圖3 飛機運用SLAR偵測海面油污 (出處: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 21 季刊│No.120 Jun. 2024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