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溫 (一) 最近30年內,臺灣的平均氣溫以每10 年上升攝氏0.18度的速度增加,2021 年3月30日更是高溫燈號最早發布的一 次;隨著天氣日益炎熱,因熱傷害而就 診的民眾數量也大幅增加,根據衛生福 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20年有2,763 人次曾因熱傷害而就診,10年間成長 85.8%14。 (二) 我海巡人員頭頂艷陽於岸際、港口執 勤,常常須忍受高溫襲擊,高溫導致人 體變熱,血管會擴張,可能導致低血 壓;心臟將血液輸送到全身,造成腳 腫或起痱子等輕微症狀,與此同時, 14 行政院「極端高溫災害衝擊對策研討會」大會手冊,2023年5月22日,https://cdprc.ey.gov.tw,檢索日期: 2024年2月21日。 15 國民健康署,〈熱傷害的種類,有什麼症狀?〉,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21年6月10日,https://pse.is/4xjcgd, 檢索日期:2024年2月21日。 16 同註4。 氣溫與氣象用語對照表 區分 雨量 警戒事項 大雨 80mm/24h以上 或 40 mm/h以上 山區:可能發生山洪暴發、落石、坍方。 平地:排水差或低 地區易發生積淹水。 雨區:強陣風、雷擊。 豪雨 200mm/24h以上 或 100 mm/3h以上 山區:山洪暴發、落石、坍方、土石流。 平地:易發生積淹水。 雨區:強陣風、雷擊、冰雹。 大豪雨 350mm/24h以上 或 200 mm/3h以上 山區:山洪暴發、落石、坍方、土石流、崩塌。 平地:積淹水面積擴大、河川中下游慎防河水溢淹。 雨區:強陣風、雷擊、冰雹。 超大豪雨 500mm/24h以上 山區:大規模山洪暴發、落石、坍方、土石流、崩塌。 平地:易有大範圍積淹水。 雨區:強陣風、雷擊、冰雹。 出汗還會導致體液和鹽分流失,再加 上血壓降低,就會引起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出現頭暈、噁心、昏 厥、意識模糊、肌肉痙攣、大量出汗及 疲倦等症狀,如果血壓過低,更加增加 心臟病發作風險15。 (三)豪雨(洪災) 1. 臺灣地區地狹人稠、長年多雨,劇烈的 雨勢常常會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 短或長延時強降雨可能帶來道路積水、 行動(車)危安、山洪爆發及河川溢水 等,依中央氣象署網頁資訊16,雨量分 級和警戒事項之關聯如下表所示: 22 季刊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Ocean Affairs Council CGA交流雲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