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功能示意 ▲運用AI生成評估報告 ▲訊息落差 我國執法單位中,最早系統性成立勤務 指揮中心者為警察機關,前警政署長孔令晟先 生於民國六十七年間,主導整併原「連絡中 心」、「聯合勤務」、「特別警衛」及「協管 中心」四處單位,仿效國軍指管通情系統,成 立「警政署勤務指揮中心」,其運作核心概 略為建立綿密、複式配置之網路,進行各類 資料、聲像、影像等情資蒐集,再由專業統 計、分析及比對作為指揮官下達決心之參據。 該中心的成立,影響警察勤務運作模式至今, 被視作警察機關邁向現代化模式辦案的里程碑 之一。 時至今日,勤務指揮中心在我國被廣泛 應用於軍、警、消、海巡、醫療、航空、保全 等諸多領域,依各單位特性持續被賦予各種任 務,但其運行邏輯大抵仍以「指揮」、「管 制」、「通信」及「情報」等四個關鍵要素為 主軸。 正如前言提及,現行執法機關的勤務指揮 中心,是以簡化後的「C4ISR」為核心架構, 基於此架構所構築的指管體系,經由裝、設備 維護與新型通訊設備採購,確實能提升通聯品 質,但仍無法有效解決指揮端與執行端資訊落 差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經由語言而非影 像傳遞的反饋資訊,在研判上其實存在相當難 度,除考驗執行端的表述能力及指揮端 的理解能力外,亦須確保指揮端人員對 轄區熟稔具備一定程度,否則極有可能 衍生研判失據、指揮斷鏈、時序失真致 誤導機關調查與公信,甚而招致外界質 疑,此類狀況多有過往案例可供殷鑑。 7 季刊│No.121 Sep. 2024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